《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

《经济学原理》

《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继亚当·斯密《国富论》之后最重要的经济学著作之一

目录

  • 1 《经济学原理》作者简介
  • 2 《经济学原理》内容提要
  • 3 《经济学原理》理论贡献和特点
  • 4 外部链接

《经济学原理》作者简介

  阿弗里德·马歇尔(1842—1924)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最著名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英国剑桥学派的创始人。他于1861年入剑桥大学学数学,毕业后在剑桥大学教数学,后转向研究经济学。1877到1884年先后在布里斯托尔大学牛津大学讲授政治经济学,1885年任剑桥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直到1908年退休,在此期间还参与英国政府政策咨询活动。退休后,仍从事研究和写作活动。《经济学原理》是他的主要著作,这本书在1890年出版之后,曾被资产阶级经济学界看成是划时代的著作。

《经济学原理》内容提要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出现的时候,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期,是国际工人运动迅速发展和资本主义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相继创立的时期。在政治经济学领域中,自从1867年马克思《资本论》出版后,以往庸俗经济学的辩护理论已被马克思所揭穿,它们已经不能为资产阶级担负起辩解的任务,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的发展使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创立一些新的理论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适应这种要求,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中就出现了新历史学派和以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里昂·瓦尔拉奥地利学派等为代表的边际效用学派。到了十九世纪末,马歇尔便吸收各新旧庸俗经济学派的学说,写成了《经济学原理》一书,

经济学名著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财富的分配》
《纯粹政治经济学纲要》
《福利经济学》
《丰裕社会》
《国富论》
《国民经济学原理》
《经济表》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
《经济学》 (萨缪尔森)
《价值与资本》
《经济成长的阶段》
《经济学》 (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原理》 (曼昆)
《利息与价格》
《人口原理》
《人力资本投资》
《通往奴役之路》
《有闲阶级论》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政治经济学概论》
《资本论》
《资本与利息》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政治经济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理论》
《资本主义与自由》
[编辑]

  在本书中,他把各种庸俗经济理论――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论等等,凑合成一种折衷主义的理论体系,建立了“均衡价格论”和以这个理论为基础的分配论。该书常被与亚当·斯密《国富论》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相提并论,被公认为经济学发展史上一个 “里程碑”。

  《经济学原理》,宣传渐进改良,采用折衷主义方法,综合各种经济学理论,尤其在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形式下,吸收边际效用学说,因而其理论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

  全书分6编。第一编,序论。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财富及人类欲望关系的一门应用科学,认为其目的在于解救贫困和增进福利。

  第二编,说明财富、价值、土地、所得、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准租等基本概念。

  第三编,欲望与满足,论述消费理论。第四编,生产要素,论述生产理论。

  第五编,需求供给与价值的一般关系。

  第六编,国民所得的分配,论述分配理论。

  《经济学原理》的核心是均衡价格论马歇尔以英国古典经济学中生产费用论为基础,吸收边际分析和心理概念,论述价格的供给一方;又以边际效用学派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为基础,对其进行修改,论述价格的需求一方,认为商品的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之两刃,是同时起作用的,从而建立起均衡价格论马歇尔分析了均衡价格的3种形式:暂时的、短期的和长期的均衡价格,研究了生产成本的3种情况:递增成本、递减成本、不变成本,提出了“弹性”理论、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概念,并建立了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及其公式。马歇尔还用均衡价格分析方法论述了工资、利息、利润、地租,它们分别是劳动、资本、企业家能力和土地的均衡价格。马歇尔均衡价格论是静态局部均衡分析的典型。

  《经济学原理》集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学发展之大成,并为西方经济学中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在书中,马歇尔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财富,同时也研究人的学问。这个定义从本质上来看与传统的经济学定义并没有什么区别,但它扩展了经济学的定义并吸纳了边际学派的理论分析。这里,马歇尔所说的研究人,主要是研究人的动机。他把人类动机分为两类:追求满足和避免牺牲。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前者促进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后者则制约人类的某种经济行为。虽然人类的动机从性质上讲是无法衡量的,但其满足和牺牲的程度或者在数量上却可采用某种间接的方法,如以货币作为标准来衡量。因此,经济学主要就是用货币来对人类行为的动力和阻力来进行分析。这样,马歇尔就使经济学建立在人类心理分析的基础上。不仅如此,马歇尔还吸收了历史学派对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广义界定,主张经济学与社会学的合流。

《经济学原理》理论贡献和特点

  一、经济学方法论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建立了经济学的“静态分析范式“,现在被演变为局部分析法。熊彼特曾说过:与其说马歇尔创造了一种分析的工具,还不如说他熟练地掌握了一种的工具;马歇尔的方法论主要可概括为:

  (1)既主张采用推导理论模型的抽象法,又赞成历史主义的描述法。他对历史学派奥地利学派就经济学研究是采取历史归纳法还是采用抽象法的争论的态度是:每一种方法都有利有弊,因此各种方法应适当配合,而不应该相互排斥。

  (2)吸收了进化论的观点,提出的“只有渐进,没有突变”的连续原理,用以分析各种商品现象。

  (3)数量关系分析法更明确地演化为边际增量分析法,不仅用它分析价值问题,而且把它推广到其他经济问题的分析上,如国民收入的分配、生产、要素的组合替代原则,生产过程中各类资源的配置原则等。

  (4) 把力学中的均衡引入到经济分析当中,创立了静态的局部均衡分析法,运用这种访求来分析相反经济力量的关系,如均衡价格的形成。这分析方法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分析法的基础。

  (5) 运用数学公式、几何图形以及图表来解释各种经济现象,例如供给表和需求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弹性公式等。

  二、 价格理论。

  在书中,马歇尔用大量篇幅论述了价格理论,亦即他的价值论。在价值的决定问题上,马歇尔把传统经济的供给决定论和边际学派的需求决定论进行了有机结合。他认为,需求和供给都是价值决定的因素,二者相互作用,最终形成均衡价格。这样,马歇尔既否定了劳动价值论,又修改了边际效用价值论。这一价格理论至今仍然是西方经济学中价格理论的基础。

  三、分配理论。

  马歇尔把萨伊生产三要素扩充为生产四要素,即劳动、资本、土地、和组织(企业家才能)。这是他的一个独创。他运用均衡价格分析方法依次研究各个生产要素,分配理论成为四个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决定理论,即各生产要素的需求价格供给价格的均衡形成。它们的均衡价格主要由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来决定。

  四、关于竞争与善恶

  马歇尔对“竞争”研究也比较深入,在《经济学原理》导言中,他指出:竞争可以是建设性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他认为“竞争”这个词充满了罪恶的意味,而且还包含着某种自私自利以及对他人的福利漠不关心的意思。

  马歇尔认为人的自私性在古代同样存在,近代不过是“有着有意的自私自利的特点”,他认为“近代的特点是有意识性而不是自私性”。同样近代具有的有益的无私奉献之心,在古代同样存在但只不过古代不具有有意性的特点。有意性自觉性成为现代自私、无私的特点。

  马歇尔一方面说竞争充满了罪恶,另一方面认为限制竞争会生成特权阶级,他说了这么多,实际上是通过评判竞争, 推出一个词:经济自由。他认为经济自由是近代企业和产业的特征,不含有任何好的或坏的道德评价的意味,只是一个更有远见以及更为谨慎和自由的选择。经济自由的观念实开自由主义之先河。

  马歇尔的竞争理论把竞争建立在“恶”的基础之上,最后走向了一个极端,他认为,如果将竞争与为公众利益义务无私工作的积极合作相对比的话,那么即使是最好的竞争形式也有害,“在一个人人都十分善良的世界里,竞争就不会存在了”。

  显然,马歇尔的竞争观念中,恶是肯定方面,善是否定方面,当善的一面达到尽善时,竞争就不存在了。但我们知道,善恶是相对的,有了善才有恶,二者不可能单独存在。没有恶的一面的竞争也是不存在的,没有善的一面的竞争也是不存在的,但竞争确实有两种, 一种是恶的竞争,一种是善的竞争,只不过恶的竞争是恶的一面具主要方面的竞争,善的竞争是善的一面具主要方面的竞争。

  马歇尔的竞争观没有看到善与恶的对立统一性,没有看到有善意的竞争和恶意的竞争两者的存在,没有动态地历史地去看竞争的善与恶,对经济自由也陷入了绝对化泥潭,需要扬弃。当然其竞争思想研究是很深入的,表达方式也具有独特性,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读后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

  总之,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既博大精深又通俗易懂。一方面,马歇尔吸取了古典经济学家如李嘉图常学说的经验,深恐自己的理论不能应用于实际,于是尽量使自己的经济学著作通俗易懂;另一方面,马歇尔对经济分析中引用数学和图示方法感兴趣。虽然本书中并没有使用大量的数学和统计学的工具,但正如许多经济学家后来指出的那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是以数学为基础的,只是把数学这个伟大的工具巧妙地隐藏起来了。

外部链接

   
  
阅读数:28586